7月经济数据低于市场预期 专项债或成下半年跨周期调节主要抓手

2022-02-17 21:32:30

百度竞价

  由于部分地区再次出现新冠肺炎疫情或遭受洪水灾害,因而7月多项宏观数据受到市场的关注。

  8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比6月份回落1.9个百分点,高于2019年、2020年同期增速;两年平均增长5.6%。今年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3%,比1~6月份回落2.3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4.3%;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5%,比6月份回落3.6个百分点,高于2019年、2020年同期增速;两年平均增长3.6%。

  与此同时,同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抓好政策落实,针对经济运行新情况加强跨周期调节。会议指出,7月中下旬以来,我国多地发生极端天气、造成严重洪涝灾害,多省多点出现新冠肺炎疫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有效应对新挑战,加强跨周期调节,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受访经济界专家认为,受洪灾与疫情等因素影响,7月经济数据低于市场预期。但这只是短期扰动,代表中长期经济发展方向的结构指标依然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并且未来经济走势仍然有较多支撑。在政策上,货币政策有望逐渐向“稳信用+宽货币”过渡,而财政支出和地方债发行速度或将明显加快,进而助力基建投资发挥托底作用。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8月16日答记者问时也称:“7月份,受外部不确定因素增加和国内汛情、疫情影响,部分主要指标增速有所回落,但是从累计来看,主要宏观指标仍处在合理区间,经济总体延续了恢复态势。”

  受多重因素的影响

  “受洪灾、疫情、限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7月经济数据低于市场预期。”对于7月经济数据低于市场预期的现象,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

  中国民生银行高级宏观研究员王静文也持类似看法,他告诉记者:“7月数据弱于预期,相当程度上是受到自然天气变化的扰动,生产与投资都出现了一定回落。”

  这从数据可见: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由8.3%回落至6.4%,两年平均增速由6.5%回落至5.6%。1~7月工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速由7.0%回落至6.7%。与此同时,投资增速也出现小幅回落:1~7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12.6%回落至10.3%,两年平均增速由4.4%回落至4.3%,主要受基建投资拖累。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也指出,整体上看,本月生产和需求扩张都有所放缓,与预期差距加大。一方面由于全球经济复苏环境仍存在较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国内疫情反复、洪涝灾害对经济的正常复苏路径进行了干扰;另一方面,也要关注生产动能的持续和有效需求的变化。

  不过,招商证券宏观分析师指出,7月经济数据走弱,但这可能更多是内外疫情反弹叠加极端天气灾害下的短期扰动,代表中长期经济发展方向的结构指标依然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还预计,在新一轮国内疫情平息、汛情等短期扰动因素消退以及宏观政策向稳增长方向倾斜的背景下,预计8月工业生产、社零和固定资产投资两年平均增速有望恢复改善态势。

  未来经济走势仍有支撑

  由于7月份部分经济指标增速出现回落,因而市场对未来经济走势比较关注。

  展望未来支撑经济走势的因素,王静文告诉记者,下阶段房地产和出口大概率继续走弱,支持经济走势的因素可能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基建。王静文表示,7月底政治局会议要求“合理把握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推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意味着下半年地方债发行进度将会加快,进而推动基建投资增速回升,但考虑到中央一以贯之“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妥善处置和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基建投资的反弹高度值得关注。

  二是消费。“受疫情影响,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出现了罕见的环比负增长。8·16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毫不松懈抓好疫情防控,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特别要守住关键环节的关口’,同时部署促进消费稳定恢复增长。考虑到就业优先政策继续显效,居民就业稳定和收入增加有望持续,下半年消费将逐渐走稳。”王静文说。

  三是制造业投资。在王静文看来:“二季度我国工业产能利用率达到78.4%的近年高点,企业整体盈利状况明显好转,加上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支持力度,均有利于制造业投资回暖。此外,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持续高增,政治局会议要求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制造业投资结构也将有所改善。”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7月,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0.7%,两年平均增长14.2%;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7.1%、8.8%。高技术制造业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49.7%、46.9%、34.9%。

  陈雳也对记者表示,固定资产投资稳固增长,制造业仍然是国内工业生产的重要增量点。“在制造业和基建的共同助推下,年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具备较强的修复动力。一方面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或带动相关行业资本开支意愿上升,化学原料和制品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8.2%;另一方面,受疫情影响医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4.2%。”陈雳解释说。

  陈雳还指出,在房地产政策持续收紧大背景下,国内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转变,下半年基建、制造业投资增速修复值得期待。在基建方面,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7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6%。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6.9%;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2.8%;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4.4%。

  展望下阶段经济运行的走势,付凌晖也表示,保持恢复态势有较多支撑,促进投资、消费、进出口发展的有利条件较多。从企业情况看,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66.9%,两年平均增长20.6%,企业效益增长有利于生产的稳定。

  政策着眼“跨周期调节”

  近期一些重要会议均提及“跨周期调节”。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求抓好政策落实,针对经济运行新情况加强跨周期调节。”此前,7月30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也提出:“要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温彬认为,宏观政策要做好跨周期调节,做好政策衔接。要继续加大力度提振内需,进一步挖掘消费的增长点,适度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节奏,加快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发挥基建投资对稳投资、稳增长的作用。要继续加大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结构性支持力度,提振市场主体信心。

  王静文也认为:“财政政策将着力提升政策效能,财政支出和地方债发行速度将明显加快,进而助力基建投资发挥托底作用。”

  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也同样预计,今年下半年财政支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有望提速。财政政策支持可以推动基建投资反弹,尤其是在今年四季度到明年初。

  在货币政策上,汪涛预计,年内央行有可能再次降准,但应不会调降政策利率。王静文则认为:“下半年货币政策将进一步提高操作的前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政策组合将逐渐向‘稳信用+宽货币’过渡。”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还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密切跟踪经济走势变化,优化政策组合。促进消费稳定恢复增长,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带动扩大有效投资,以更有效的开放举措稳定外贸外资,加强政策协调和解读,增强市场主体信心,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王静文认为,总的来说,此次会议显示出政策重心继续向稳增长倾斜,特别是地方政府专项债,已经成为下半年稳增长和跨周期调节的主要抓手。

(文章来源:贝果财经)

文章来源:贝果财经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站酷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