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2 15:54:29
导读
作为一名医生,你们会生三胎吗?我们采访了十几位医生/护士,他们这样说……
来源:医脉通
作者:亦一
本文为医脉通编辑撰写,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万万没想到,历经了计划生育的90后,能在有生之年看到二胎甚至是三胎的开放。
今天准备愉快过节的小朋友们可能也没想到,今年六一儿童节的礼物是发弟弟妹妹。
三胎政策,它真的来了!
昨天,三孩生育政策来了。
一时间,抢占了各大平台的热搜榜首。其中,微博话题#三孩生育政策来了#已经有38.7亿的阅读量。由此可见,该话题影响之大。
图源:微博截图
站在家国天下的角度看,这种关乎国计民生的政策颁发肯定有其合理性与必要性。但回到现实中的可行性,很多网友扎心表示:三个娃,我不配。
小编特地翻看了下各大平台的评论区,只能说一句:中国素质教育是肉眼可见的提升啊,看这评论水平……啧啧……
@网友一:两个独生子女结婚要照顾四个老人和三个孩子还要996,生产队的驴也不是这个用法啊。
@网友二:一家二人共三幼子,得养四老五世六孙,年入仅七八九万,十人同屋。十室九空价八万整,房贷七成六息五借,共需还四三二年,一世难偿。
@网友三:如果65岁没死还要带9个孙子孙女。
@网友四:民不聊生。释义:值当代年轻人,因为生活压力过大,缺乏生孩子的意愿,甚至连聊一聊都不愿意。
三孩放开政策公布的同时,新华社做了一项“三孩来了你准备好了吗”的投票,在这个3.1万人参与的调查中,2.8万人选择了“完全不考虑”,超过总人数的90%。
在投票发出后的一个多小时,新华社删除了这条微博。
因此,不管是吐槽还是投票,其实都是可以看出网友们的真心。
医生:要生三娃?是嫌我死得不够快吗?
对于这个问题,小编特地采访了十几个医务工作者:
年龄:主要是80后、90后;
医院:有全国排名前十的医院,也有小县城医院;
性别:有男性有女性;
职业:有医生有护士。
可以说,这个采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最终,小编得到的答案很统一——不会生。
为啥?
理由也意料之中的一致——没钱没时间没精力。
一位医生的原话是:自己每天都是在猝死的边缘疯狂试探,现在还来个三胎,这是嫌我死得不够快吗?
语罢,幽默之余尽显心酸。
写到这里,小编不由得想起了一个心酸的小故事:医生8岁儿子写作文:连狗都讨厌爸爸。
作文写道:“爸爸很爱睡懒觉,我不喜欢这样,要多陪陪我们”,“爸爸早出晚归,一个电话就又被叫走了,休息天就想着一直睡懒觉,连狗都讨厌爸爸。他是我的爸爸不是那些病人的爸爸!”……
可能,这是很多医二代的心声。
当然,这也是很多医生望着一胎、二胎、三胎止步的原因。因为闭眼之前、睁眼之后看不到爸爸/妈妈的感觉很落寞,因为爸爸/妈妈永远缺席的家长会很无趣,因为爸爸/妈妈总是容易被一通电话抢走……
他们何尝不想给孩子最好的陪伴,但是可能、应该很难做的吧!所以在没有更好的办法之前,那就不生吧!
“三孩”面前,为何医生只有“三无”?
现在的孩子,可不仅仅只是生下来那么简单。
所谓“生养生养”,相比于十月怀胎与一朝分娩的“生”,之后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养”更让人劳神费力、劳民伤财……
因此,在“三孩”政策面前,医生都纷纷表示自己只有“三无”——无钱无时间无精力(没钱没时间没精力)。
一、没钱
小孩又称“四脚吐金兽”、“碎钞机”,“一生中最贵的奢侈品”,因此,没点家底的,还真的不敢动此妄念。
小孩为何就如此费钱,我们来看一个表格——
图源:见水印
总费用:约62.3万-197.8万,可以说这是一个很合理的估算,当然这还不包括孩子成年之后婚娶彩礼买房买车的钱。
因此养一个孩子=(62.3万-197.8万)+X(婚娶彩礼买房买车);
如果养三个孩子=[(62.3万-197.8万)+X(婚娶彩礼买房买车)]*3。
我们再来看看医生的收入——
2020年,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领导做的一份调研显示,我国三级医院医生的薪酬水平在2017年呈现一个小高峰,2016年-2019年年均收入分别为9.57万、12.98万、11.18万、12.22万;医生薪酬与我国城镇职工平均收入的比值,分别为:2016年比值为1.54,2017年比值增加到了1.92,2018年降至1.50,2019年降至1.48。
在疫情暴发前,连续4年的医生薪酬水平来看,中国医生待遇距离3-5倍的社会平均工资的国际惯例还相距甚远,与医疗教育高投入、行业高风险、工作高强度的特点严重不成比例。
2021年,清华大学社科学院中国社会调查与研究中心、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发布《2021医师调查报告》。
该报告显示,超过半数医生的月收入超过7500元,月收入超过10000元的不足30%。57.5%的医生认为自己的收入过低,与自身付出并不匹配,仅有9.9%的医生认为自己的收入与付出相符。
我们假设一下,如果1孩=100万,医生一年的工资又等于多少孩?
另外,在医院各种考核制度的加持下,动不动就扣钱成为了常态。
比如住院天数久了,扣钱;手术率低了,扣钱;DRGs不达标,扣钱;病历归档不及时,扣钱;归档了发现病历不合格,扣钱;光顾着写病历去了,手术开始时间晚,扣钱;光忙着手术吧,也扣钱(因为手术室实行时间限制,如此一来的话导致病人手术排不上,住院天数就上去了,扣钱)……
本来就没多少钱,还动不动拿扣钱说事儿,如果不是家里有矿,谁敢三胎呀?
二、没时间
“一入医门深似海,从此休息是路人。”这从不是调侃,而是写照。
一天工作八小时,节假日休息,对医生来说是奢望,医务人员向来都是劳动法的法外人群。
动辄数小时的高风险手术,全天候的负责所分管的患者,时刻准备着处理紧急状况……这些工作不可能都在工作时间。
还记得那位连续工作72小时致病,申请调班被拒后离职的女医生吗?
她72小时连续无休的值班,频繁流鼻血、出现心慌等现象。试问,作为一名妈妈,她哪有时间管自己的孩子?
于是,两个孩子主要由公公婆婆带,父母缺乏监管,孩子的成绩一路下滑。试问,值班72小时拼死拼活赚钱是为了什么?为了孩子成绩下滑吗?
当然,这绝非个例。
据上述《2021医师调查报告》调查发现,医师平均每天出诊时间约为7.77小时、科研时间约为1.47小时,每周平均工作约5.77天,工作强度极高。
如果连属于自己的时间都没有,那还有什么资格生娃呢?
三、没精力
没时间=没精力,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
当你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工作上,那么在所剩无几的休闲时间里,你只想躺平。所以上文中医生8岁儿子会说,连家里的狗都讨厌他爸爸,因为爸爸下班回来只知道睡觉。
但若干年后,这个小孩他应该会后悔自己这么说吧,因为他不知道爸爸在上班的时候有多累。
医生因太累摔倒,嗑断两颗门牙
另外,还有一个对女性很不友好的现实,那就是职场中的性别歧视,医院里也不例外。
今年5月份,医疗圈发生了一件奇葩事。一位女医生产假归来,竟莫名被调护士岗,工资也降了近5000元。
此外,有些护士姐妹也说到,暂不考虑别的因素,如果一个护士要生三胎的话,科室其他人不得排挤死她,毕竟人就这么点人,但事儿还有那么多的事儿。
因此,实施三胎政策,需要哪些配套措施,这些婚嫁、生育、养育、教育、女性权益等方面,都是可考虑的点。
当然,小编还是要倡导有条件的同志们可以响应国家政策积极生起来,因为国家既然颁发了这项政策,肯定就有其缘由和合理性,所以希望大家可量力而行,也希望大家早日有生三胎的底气。
互动话题:你愿意生三胎吗?欢迎评论区留言互动~
责编亦一小脉
还有件重要的事跟你说
不见不散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