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的特征归纳为五类: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平台化、跨界化

2021-08-30 20:19:00

“腾讯作为互联网企业,与金融建立联系是从支付开始的。”1月20日,在一场名为“新技术对金融的影响与变革”论坛暨金融科技50人论坛(CFT50)第二届年会上,腾讯公司副总裁江阳提到。

她介绍称,从1999年第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首信易成立至今,中国的第三方支付发展已经走过了20周年,这其中经历了探索发展期(1999-2004)、市场启动期(2005-2011)、高速发展期(2012年至今)。而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带动了移动支付模式的兴起,到目前支付产业链生态系统初步形成,规模迅速增大。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非银行支付机构发生网络支付业务2867.47亿笔,金额143.2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4.95%和44.32%。同期,支付机构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2392.62亿笔,金额为105.1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6.53%和106.06%。

江阳将第三方支付的特征归纳为五类: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平台化、跨界化。她重点提到跨界化带来的深刻变化,支付与商务、消费、金融、社交等领域的融合促进了支付的快速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以支付为入口纵向与横向整合资源成为产业重要增长方向。非银行支付机构纷纷探索理财销售、消费金融、小额信贷等与支付相关的金融领域。

她还详细介绍了腾讯支付业务的发展历程。腾讯最早做与支付相关的事情要追溯到2005年,财付通于2005年9月上线PC端网站,从2005年—2008年都处于PC支付和电商扩展阶段;从2009年开始,财付通基于腾讯QQ开放平台为用户提供话费充值、机票预定、拍拍购物、游戏充值等超过100款应用服务,进入支付平台和开放应用阶段;2011年开始财付通首批获得人民银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市场占有率不断攀升,进入纳入监管和行业启程阶段。

而从2014年开始,腾讯支付业务进入移动支付和产品创新阶段。2013年8月微信支付成立,并于2014年春节推出微信红包,随后与滴滴合作等一系列举措,带动了用户绑卡量的激增;2014年3月开始微信支付全面向商户开放;2015年11月正式开放跨境支付能力了;2018年10月,在人民银行的大力支持下,微信支付推出首个双向跨境移动支付服务,为香港用户能在内地消费提供移动支付服务。

据江阳介绍,2016年12月腾讯移动支付月活跃账户及日均支付交易笔数均超过6亿,2017年12月微信支付绑卡用户已超8亿。通过跟300多家金融机构合作,每秒处理的笔数达到25万;目前合作商户超过110万家,覆盖超过30个行业200种应用场景。

在江阳看来,微信支付取得成功的背后,可以用三个关键词进行归纳。第一是科技向善,腾讯一直坚持的一个理念是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因此更多的是考虑用户和市场有无需求。“比如腾讯产品经理考虑到有的客户不愿随便加陌生人微信好友,于是设计了不需要加好友就可以付钱的支付功能,来满足客户的需求。”江阳举例称。

支付宝充值 微信充值 海外充值

第二是同道共赢,腾讯与传统金融机构更多的是合作,例如通过跟银行的合作带动了银行卡的支付量。腾讯做一项业务的理念是要致力于建立一个生态,这个生态使得这个蛋糕能够越做越大,而不是独享。

第三是安全合规,在江阳看来,这是深入腾讯骨髓的,“我们要认识到,要么就别碰金融,如果碰了金融就要注重合规性。”她强调称,

“新技术对金融的影响与变革”论坛暨金融科技50人论坛第二届年会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金融科技50人论坛(CFT50)、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主办,支持单位包括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腾讯研究院。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站酷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