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信用预警周报:上海电气被立案调查 易见股份巨亏115亿元面临退市风险

2021-08-25 20:21:57

棋牌游戏

  1。平安重组方正进入实操阶段:中金公司担任财务顾问合法合规解决同业竞争问题

  7月7日晚间,方正证券(601901)发布权益变动报告书,同时中金公司也以财务顾身份发布了财务顾问核查意见。据财务顾问核查意见,对于市场关注的权益变动将产生平安集团将掌控两家证券公司的问题,平安信托作为平安证券的直接控股股东,承诺将通过合法合规的方式解决平安证券与上市公司的同业竞争问题。同时,平安集团作为平安信托的控股股东,表示未来控制范围内将不再新增从事与方正证券存在同业竞争业务的主体。

  2。上海电气:涉信披违规被立案调查,86亿应收逾期谜团待解

  7月5日晚间,上海电气公告称,公司于5日收到证监会对公司的《调查通知书》,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决定对公司立案调查。公告中虽未提及被调查的具体原因,但外界猜测与其之前“自爆”子公司上海电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通讯公司”)的大额账款难收回有关,或使上海电气遭受83亿元的损失,对公司构成重大风险。

  目前,通讯公司已对欠款方提起诉讼,积极追回债款。另外,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阅上海电气2020年年度报告发现,上海电气对通讯公司的投资金额未发生变动。报告提及了子公司欠债情况和坏债预估,但未作出具体说明。可以注意到,公告称自2021年4月末起,上海电气才陆续发现通讯公司应收账款普遍逾期、回款停滞的问题,但其直到5月末才正式发布公告,存在信息披露不及时的嫌疑。据此,已有投资者启动索赔登记。

  3。陕煤集团:陕煤榆林化学临时停工,全球最大在建煤化工项目被按下暂停键

  全球最大在建煤化工项目——陕煤榆林化学煤炭分质利用制化工新材料示范工程,近日临时停工。项目临时停工的主要原因是能评手续没有办完,项目复工时间尚未确定。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陕煤榆林化学”)为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简称“陕煤集团”)全资子公司。按照公司此前的规划是,项目分两期四阶段建设。一期工程分为两个阶段,已于2019年开工,2023年底前建成投产。二期工程为煤热解及煤焦油深加工工程,拟于2020年底前具备开工条件,2025年底前建成投产。

  4。易见股份:去年亏损115亿元,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7月6日,上市公司易见股份公布了该公司的2020年年报及今年一季报。2020年年报显示,易见股份去年净利润同比下降1400.78%,巨亏115.24亿元。截至2020年末,该公司已经严重资不抵债,净资产为-35.58亿元。而易见股份此前发布的2020年度业绩预告,称预计202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0亿- 3.50 亿元,同比预计减少5.36亿-5.86亿元 (同比下降 60.40%-66.06%)。实际公布的结果与之相差甚远。该公司巨亏的主要原因是大幅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及信用减值准备。该公司表示,经过公司及公司子公司对2020年末存在可能发生减值迹象的资进行全面清查和资产减值测试后,基于谨慎性原则,2020年度计提各项信用减值准备合计116.26亿元,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合计2.74亿元,两项共计118.99亿元。公司股票将于7月6日继续停牌1天,于7月7日起复牌并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简称变更为“*ST易见”。

  据易见股份公告,公司就公司部分前任高管涉嫌违法犯罪,向公安机关报案。2021年7月8日,公司收到昆明市公安局的《受案回执》,案件已受理。

  5。沙钢股份:重组被否IDC转型梦碎,公司回应除了股价跌停别无损失

  7月8日,因重组事项上会停牌一日的民营钢企沙钢股份(002075.SZ)甫一开市即跌停,跌停封单超300万手。截至当日收盘,公司股价为10.41元,无数股民被封死跌停板。此前一日,证监会网站发布消息称,在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当天召开的会议上,沙钢股份资产重组的申请未获通过。审核委认为沙钢股份未能充分披露标的资产海外政策风险和核心竞争力,且盈利能力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因此并否决了沙钢股份并购重组相关事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于7月8日就重组事项遭否决一事致电沙钢集团,对方表示此次上会失败最大的影响在于股市跌停,就其余方面而言,公司基本面、业绩均良好;对于是否将重启收购,需等待公司领导层作进一步决策部署。

  6。信用债融资恢复但分化明显,下半年需警惕尾部城投债风险

  7月6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Wind资讯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信用债(由非金融企业发行,包括公司债、企业债、中票、短融、PPN)发行6.3万亿,相比去年同期小幅收缩3%。拉长时间看,今年上半年的信用债发行规模仅次于去年同期,但不同行业之间、不同区域之间分化异常明显。

  “去年基数较高,同时今年上半年城投企业融资、房企融资趋严,因此信用债发行规模、净融资额有所缩减。” 中泰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周岳表示。

  展望看,下半年信用债到期规模约4.3万亿,处于较高的水平。“考虑到下半年地方债供给增多,或将对信用债发行产生冲击,对于弱资质地区和景气度较低的行业,仍需防范尾部风险。以煤炭为代表的采掘行业景气度虽高,但仍未传导至融资端,投资机构观望情绪较重。房地产融资政策难以放松,房企融资环境仍较为紧张。”周岳表示。此外,他还建议规避多维度指标处在尾部的城投平台,尤其是平台重要性较低、非标融资占比较高的平台。

  7。“三条红线”下的房企融资变奏:融资规模下滑16%,偿债压力仍处高位

  7月8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关注到,据贝壳研究院统计,2021年上半年房企境内外债券融资累计约5480亿元,同比下降16%,连续两年下降。其中,境内融资规模同比下降7%,境外融资规模也下降29%。今年上半年房企融资成本变化则不大,但分化现象十分明显,头部房企的融资成本可低至3%以下,而一些小型房企的成本仍可达到两位数。房企偿债压力仍处高位。贝壳研究院的统计显示,2021年达到房企历史偿债规模极值,偿债总额达12822亿元,上、下半年分别为6990亿元与5832亿元,下半年房企偿债压力较上半年减弱,但仍属到期债务规模高位。从单月看,自2020年11月后,房地产净融资为负的情况持续出现,即新增发债规模不及到期债务规模。

  8。天长城投:连续两年大幅亏损,深陷14亿担保代偿“泥潭”

  连续两年大幅亏损,并且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天长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天长城投”)深陷14亿担保代偿“泥潭”。 据2020年年报披露,公司给安徽蓝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担保多达13笔,合计担保金额累计达13.87亿。安徽蓝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早已经营困难无法偿债,天长城投作为担保方也因此被债主们起诉追债,2018年以来就诉讼缠身。2019年以来公司大部分银行账户被冻结。截至2020年末公司现金余额为83万元,其中可用余额仅为719.41元。公司正常经营活动已经受到严重影响,连续两年未签订新的工程施工合同。

  9。新郑投资因评级展望遭下调,公开提出异议对峙东方金诚

  7月6日,东方金诚发布一条评级调整申明公告,引起债券发行人的不满,发行人对评级结果有异议,较为少见地与评级机构公开对峙。此前6月29日,东方金诚的跟踪评级报告评定,新郑新区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新郑投资”)的主体评级为AA+,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双方争论的矛盾点主要集中在东方金诚的评级作业流程问题,且东方金诚认为新郑投资的整合重组工作低于预期。在此次争论的过程中,新郑投资是否按照要求进行书面申请复评,并在规定时间内向东方金诚提供补充材料,以及评级机构是否决定受理的问题,双方均未予以说明。

  10。 荣盛发展固收投资人会议:有极强意愿回购美元债,一季度商票规模85亿元

  7月8日下午,荣盛发展(002146.SZ)与固定收益投资者举行电话会议,首席财务官景中华、资本市场总监Ray Liu、金融市场部总经理出席会议。记者从多位参会人士处了解到,本次会议主要有以下核心信息:(1)近期债券兑付资金预算可观。(2)下半年重点关注2022年5亿规模美元债到期情况,有极强意愿回购其美元债。(3)一季度末商票规模约85亿元,不存在拒付、不兑付情况。(4)一季度末共存续114亿元信托贷款,目前信托机构没有收紧非标融资额度。(5)上半年回款率超过80%,长三角地区签约金额、拿地占比均为第一。

  1。中办、国办: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严格执行强制退市制度

  7月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意见提出,强化市场约束机制。推进退市制度改革,强化退市监管,严格执行强制退市制度。加强证券投资基金发行和运作监管,对严重违法违规的基金管理人依法实施市场退出,做好风险处置工作。完善交易场所、行业协会等对证券违法违规行为的自律监管制度。

  2。央行: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的综合财务成本

  7月5日,央行印发《关于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通知》要求,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扩大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大普惠金融科技投入,创新特色信贷产品,开发并持续完善无还本续贷等贷款产品,提升用款便利度,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的综合财务成本。

  3。中纪委重磅发声:对证监会证券发行注册全业务链条专项监督检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7月7日指出,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证监会纪检监察组坚持风险防范和腐败问题治理同步,深挖风险事件背后的腐败问题,对证监会证券发行注册全业务链条公权力运行进行专项监督检查,净化政治生态和资本市场生态。

  4。证监会:坚决防止资本无序扩张,防范少数人利用资本市场违法违规“造富”

  7月5日晚间,证监会网站发布一份文件,其中提到,要全面落实“零容忍”方针,推动完善证券执法体制机制,创新科技监管手段,从严打击恶性违法违规行为,有序推进证券纠纷特别代表人诉讼常态化等工作。要全面落实防风险守底线要求,加快健全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机制,严把资本市场入口关,坚决防止资本无序扩张,防范少数人利用资本市场违法违规“造富”。

  本周的外部评级下调共涉及3个主体,24 个债项,共计30项评级负面事件:主要为开发商蓝光发展被多个评级机构下调主体评级和债项评级,其中大公国际本周内两次下调蓝光发展主体评级,最新主体评级已下调至BBB-。此外蓝光发展多只债券也被多家评级机构下调评级。花样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评级展望则被国际评级机构惠誉调整至负面。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站酷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