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家长下班时间相衔接!青岛今秋将推行校内课后服务“5+2”模式

2021-08-18 13:34:26

古越绣庄

  半岛全媒体记者刘金震

  孩子放学之后去哪里?这是家长犯愁的问题之一,自从校内课后托管服务推出,很大程度上解决家庭的燃眉之急。校内课后托管开展情况如何?学生如何度过校内托管时间?7月14日,记者从青岛多所学校了解到,他们在校内课后托管的探索中,形成了多元、特色的服务实践路径,引导有需要的学生自愿选择。据了解,教育部明确今年秋季开学后,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努力实现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

  参与托管学生人数上升

  秋季开学托管要全覆盖

  面对家长的课后托管需求,以学校为主体开展的服务,已经在学校铺设开来,越来越受学生家庭的欢迎。崂山区第三实验小学服务多年,伴着课后托管服务内容多元化,参与托管的学生越来越多,基本实现一年一个台阶增长,从最初的四成增长到六成多。学生每天下午3点10分放学,直接在学校内托管两个小时,因特殊原因还可申请延后时间。

  崂山区第三实验小学校内课后托管以自愿为原则,每年定期发放托管调查问卷,面向学生采取公益形式参与,在服务形式上提供多元的托管选择。在文化课上看管学生写作业,为有需求的学生答疑解惑,但不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与此同时,学校开放了音乐、美术、无人机等25个兴趣社团,形成了统一的兴趣社团课程表,为学生兴趣发掘提供机会和平台。

  在推进校内课后托管服务方面,崂山区第三实验小学只是一个缩影。据了解,青岛各学校一校一策、一生一策,形成了特色化的实践路径。截至今年4月数据显示,青岛全市共30.9万名学生参加课后服务,占全市学生总人数的52.7%。参加校内课后免费托管人数占参加人数的96.5%。教育部明确今年秋季开学后,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并努力实现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结束时间要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

  【调查】

  校内托管解决燃眉之急

  多重方式让孩子有人管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从目前校内课后托管情况看,各学校的课后校内托管内容,为家庭提供了多元化选择。除了在校内完成课后作业,还利用校内社团资源服务,由学生自主进行选择,以真正培养兴趣特长。以崂山区实验小学托管为例,开设特色托管和普通托管两类。其中,特色托管开设体育、艺术等29门社团课程,普通托管采用“1+1”模式,即多元课程+学生学习相结合,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在校内课后托管服务下,家庭无疑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市南区学校家长王女士说,学校有托管至下午5点、5点半两重方案,她结合下班时间选择后一种,解决了放学空档时间的燃眉之急。实际上,她从孩子正式入读一年级起,就在顾虑放学后的托管难题。王女士尝试让父亲接孩子放学,但课后作业辅导又成了难题,孩子本身在家里坐不住,完成作业的效率一直不高。她给孩子报名了校外托管,每个月的托管费用达680元,但托管班学生人数又多,花钱还没保障孩子的作业质量,甚至在性格上反而出现了叛逆。

  在这种尴尬的处境下,王女士一度想辞职专注带娃,校内课后托管让她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她告诉记者,校内托管下,学校老师轮流负责看管,保障了作业专注度、质量,更提供兴趣阅读、特色活动机会。更让她感到惊喜的是,母子关系不再因家庭作业而紧张,从辅导作业中解脱出来享受更多亲子时间。

  组织任课教师全员“上阵”

  调动教师积极性是个课题

  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学生发展中心主任张彩欣说,学校课后托管主要分成了三部分。其中之一是公益社团活动,由学校老师和外聘教练负责,开展一些特长类的兴趣培训;另一部分是校内公益托管,完全由学校老师负责托管,看护学生完成作业和答疑;还有一部分则是第三方参与,由家委会通过招标形式确定,为有需求的家庭提供个性化服务。

  在教师力量相对充足、年龄结构比较优化的情况下,学校组织老师、学生自主报名,统一编排课后服务班级提供托管服务。平均年龄相对较大的一些学校,老师可能会面临照顾家庭方面的考量,年轻教师可能会多一些。她告诉记者,目前参与校内托管学生达三分之一,托管时间基本与家长下班时间接轨,高年级学生参与度会更高,一二年级由于不设书面家庭作业,学生参与校内课后托管反而少一些。为了尽可能调动教师参与积极性,学校按照一定标准进行托管补助。

  “课后托管的政策无疑是好的,但在繁重教育教学工作之外,课后托管也增加了教师工作量。”也有学校老师在采访中向记者表示,靠一份爱心、奉献精神参与。为了尽可能降低课后服务负担,学校在托管服务环节上简化程序,配备了人脸识别等设备,方便统计托管人数和服务时长。有的学校组织任课老师全员上阵,每人每周轮流参与托管服务,基本成为教学当中的必要工作,只有扣分项,没有加分项。但在被动参与的过程中,如何真正调动老师积极性,是课后托管面临的一个课题。

  【观点】

  丰富课后托管服务的吸引力

  统筹力量让校内托管走更远

  “校内课后托管解决了家庭后顾之忧,尤其学校社团等教学资源公益开放,可以充分利用托管时间为孩子特长赋能。”张彩欣告诉记者,学校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做校内托管,开放公益的校园社团充实托管服务,以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其中一道考量是减轻学生周末负担,让家庭不用过度投入在社会机构培训,给孩子创造一个欢快的童年。

  针对校内课后托管纳入绩效考核,在她看来,反而加大教师的负担感,应避免将一件好事办成了压力。除了物质方面的补助之外,可以给与精神上的鼓励,让托管成为教师的加分项。其实,校内课后托管考验教师智慧,从整合工作、提高效率角度来说,有些老师充分利用校内课后托管时间,在校托管时便完成课后作业批改,帮助有需求的学生面对面解疑辅导,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教育部明确课后服务一般由本校教师承担,也可聘任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参与。同时,充分利用好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社会资源。张彩欣说,校内课后托管确实应该加入更多元素,丰富校内托管的形式,实现既能看管、辅导作业,也能满足个性化需要。其实,学校也希望得到社会资源支持,如果将社会力量、家长资源统筹参与,校内课后托管也可以更好地走下去。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站酷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