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6 14:52:00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提升金融科技水平。
为积极响应长三角区域乃至国家经济发展需求,实现金融科技双向赋能,资源要素更高效的配置,进一步推动长三角地区金融数字化变革,助力建设上海金融+科技的双国际中心,“长三角金融科技学术论坛暨第二届长三角金融科技创新与应用全球大赛启动仪式”于6月23日在华东师范大学逸夫楼召开。
与大型金融机构、金融科技企业合作开展前瞻性创新研究,产出系列科研成果,是研究院的主要职能之一。会上,华东师范大学与国泰君安、长三角金融科技研究院与普陀区金融服务办公室、长三角金融科技研究院与中诚信征信公司分别签署合作协议。
政策高度锚定推动金融科技研究深化
大会伊始,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致辞称,以数字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已成为我国“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的总任务。华东师范大学作为地处上海的国家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在金融科技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发优势。希望本次活动能够紧扣金融科技创新、立足长远,共同探讨更加多元的金融科技协作领域,共同搭建金融科技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平台和新高地。
原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以线上视频的方式带来他对金融科技发展的深思。刘明康表示,金融科技的学科建设应当注意以下几个要点:一是要做到金融基础学科的宽厚性,主干和重点学科要能够突出,重视学科的交叉、配置以及整合创新;二是要明确金融科技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一个掌握坚实的理论、知识和实际业务技能相结合的复合型、国际型、国际化、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三是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中国金融电子化公司副总经理、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秘书长潘润红表示,今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长三角金融科技大赛作为金融科技产业的盛会,大赛的举办有利于助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构建长三角金融科技生态圈,引进金融科技企业、研发机构和人才,务实推动新型企业创新场景落地,对未来长三角乃至全国的金融科技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市普陀区副区长徐树杰指出,上海在实现“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目标之后,正快马加鞭推动双向开放、绿色发展、科技赋能。定位于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特色金融示范区的普陀,多年来秉持发展金融的战略定力,发布《普陀区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实施意见》,倾力打造13.4平方公里的“上海科技金融产业集聚区”。普陀区拥有发展空间广阔、金融特色凸显、产业资本协同三大比较优势,热忱欢迎到普陀投资兴业。
上海金融业联合会秘书长屠友富表示,作为定位于金融科技领域产学研投跨界合作交流的盛会,必将在助力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长三角地区数字化转型和实体经济发展之中,留下重要的印记,成为推进金融科技发展的重要品牌活动。
思想引领创新助力金融科技加速融合
会上,中国金融学会金融科技专委会秘书长、副主任委员杨竑在“构建金融科技基础,助力行业数字化转型”主题演讲中,用“三推进一提升”深入浅出地解构如何助力数字化转型。她表示,要以规划为指导,有序推进数字化转型;以问题为导向,统筹推进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同时要整合资源,推动建立新一代基础设施;明确路径,整体提升金融服务能力。
中银金融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邢桂伟在演讲中对金融数字化发展的内涵进行了详细解读。他认为,金融数字化发展是在客户、场景、产品、服务乃至万物转化为数字形态的基础上,用数字思维和手段重塑业务和服务流程,是对组织架构、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和员工能力的重新定义,是企业级全局性的战略转型。
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裁王松从金融机构对金融科技的探索实践出发,谈到金融科技的发展,一是要坚持自主研发,要坚持持续投入;二是要以业务发展形成融合共生;三是积极依托金融科技的力量,来促进全面的数字化转型。同时,金融科技的发展也离不开生态圈和合作伙伴。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周傲英表示,数字化转型是一场深刻变革,而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新能量。数字化就是数据化和数智化,是融入了互联网思维和数据思维的信息化。金融数字化转型的基本路径是向互联网企业学习,发展金融科技是必由之路。
上海银行信息技术部数据管理与应用部总经理曹广智在会上分享“金融科技赋能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时表示,银行数字化转型是以信息传递去中间化和信息传达精准度为目标,构建场景化、批量化的数字获客和业务拓展模式,建立前中后台一体化的数字化经营管理体系,形成更具前瞻性、精确度和高效率的战略管理能力。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