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男孩被人活活打死,妈妈曝光生前聊天记录:孩子的恶远比你想的更可怕!

2021-06-15 15:18:02

  儿子,妈妈想你了,你缺钱吗?妈给你发红包了!天逸我儿,快收下吧,说声谢谢妈妈呀。妈好想你啊,今晚托梦给我好吗?儿子,拥抱一下妈妈吧。

  她的儿子,15岁,青春年少,正直善良。

  他的妈妈,52岁,早些年一直没有怀上孩子,到处求医问药,直到37岁时,才生下了他。

  可是如今,想听他喊一声“妈妈”,已是这世间最大的奢侈。

  她每天都在微信上跟儿子聊天。

  却再也等不来一句回复。

  江苏南通,15岁的初三男生小盛,因劝说要去欺凌初一学生的同班同学范某,引来杀身之祸,被范某等人引到隐蔽处,活活被打死。

  15岁的花季少年,就这样惨死在同学的棍棒之下。

  看到这则新闻,着实令人扼腕叹息。

  面对校园霸凌,小盛挺身而出,勇气可嘉,但却因此付出生命的代价,怎能不让人痛惜!

  网友们纷纷感慨:

  我们还敢教孩子做一个正直有勇气的人吗?

  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善良、勇敢、正直。

  但残酷的社会现实面前,我们必须要告诉孩子:

  你的善良,一定要有锋芒。

  你要正直,但一定要学会保护好自己。

  面对霸凌者,

  一定不要低估他们的恶

  正如这位孩子的妈妈,始终想不通,自己的儿子为什么会摊上这种倒霉事,直言:

  “他从没跟我说过惹怒过哪位同学,也没听说他和哪位同学、老师有过不和的。”

  后来,慢慢挖掘,才发现儿子被打的原因不仅仅是劝架那么简单。

  原来儿子和这两个黑社会不良少年“渊源”已久,这已经不是儿子第一次被欺负了。

  妈妈回忆,孩子不久前曾从家中的抽屉里私自拿过钱。

  她发现后曾追问儿子拿钱原因,当时儿子说“拿钱和同学合伙买了辆电动车。”

  而那所谓的新电动车,她至今都没看见过。

  QQ聊天记录后暴露,孩子是把钱给了不良少年。

  出事之前,孩子没钱用,还曾想向对方要回10块钱,但对方没有还给他。

  不良少年还在QQ上各种恐吓威胁。

  “打你需要理由?”“打我不需要理由?”

  其实,当霸凌者眼里充满了恶意时,打人真的不需要“理由”。

  “给你机会叫人。”“我不叫人。”

  有人说,孩子之所以是孩子,不仅因为他们缺乏自我保护能力,还因为他们对作恶毫无自控能力。

  你不告诉他那是恶,他能把别人逼死。

  你不告诉他要防备和反抗,他能被别人逼死。

  在这不懂分寸的年纪里,孩子的恶行更容易失去控制。

  而当时的小盛,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者说他始终心思单纯地认为,就算“自己不叫人”,他们也不敢真的把自己打死。

  但,现实却是非常残酷。

  假如他能提前向父母和老师求助,假如他能在上下学路上找几个同伴一起走,假如他能在被引到偏僻路段的过程中及时大声呼救,结局会不会是另外一种样子?

  生活中没有假如,人生不能重来,生命只有一次。

  在校园霸凌面前,孩子们必须要懂得事情的严重性,更要有学会自我保护的意识。

  提前防备,任何时候,保护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面对校园霸凌,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校园欺凌,这是一个所有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这也是一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

  前段时间,一名正在上小学的男孩,竟被同班同学用铅笔戳了20多个伤口。

  小吕后背、肩膀、眼睑……一个个伤口深得都已经渗出血。

  孩子的校服上,都是被鲜血晕染的色块。

  本来在上班的妈妈,突然接到老师的电话,吓得慌忙赶到学校带孩子去医院。

  因为伤口小而深,医生不仅要用针把铅屑挑出来,甚至要割开伤口,把那些烂在肉里面的碎屑清理干净。

  还有一部分铅笔屑取不出,太深,只能用药消炎。

  看着自己的儿子满身伤口,听着他无助痛苦的哭喊,妈妈难受极了。

  更让她心痛的是,早在这件事发生之前,儿子已经被欺负了好几次。

  同学的家长说,平时小林经常欺负小吕,有事没事,就喜欢拿他铅笔,尺子。

  小吕妈妈带孩子回家以后,还在孩子手臂上发现一个牙印。

  一圈红紫色的淤青,明显已经不是新伤。

  孩子身上还有很多暗伤,淤青。

  可是在此之前,她毫不知情。

  还有一位家长知道这件事的时候,担忧地说:

  “我目睹这件事情后,整晚都睡不好。”

  我两个儿子应该是全班最矮小瘦弱的,而且胆小怕事,被欺负了也不敢跟老师说。

  回到家家长看到身上有伤痕,追问后才知道的。

  世间风险万千,父母能替孩子讨公道,却不能无时无刻保护孩子。

  作为父母,除了教会孩子独立解决问题,更要教会孩子如何自保。

  教会孩子自保,

  这是一节必修课

  面对霸凌者的凶残,每个孩子都会本能地感到害怕。

  可是,往往越是隐忍沉默、寂静无声,越会助长暴力的发酵。

  然而一昧的勇而无谋,不注意保护自己,又很容易让自己陷入险地,就像文中的小盛。

  因此,家长们一定要告诉孩子,注意以下两点。

  

  学会求助,不孤军奋战,利用群体力量

  

  对于被霸凌的孩子来说,来自同伴的任何支持都有可能成为救命稻草。

  但是,如果霸凌现场只有自己一个旁观者,就不要激怒对方,应该去找老师或者成年人帮助,千万不要自己先上。

  如果现场当时有很多人,可以试着呼吁大家一起帮助被霸凌的同学,制止霸凌者。

  心理学上,有一个旁观者效应。当某个人需要帮助时,假如有很多人在旁边,每个人都心想别人会出来帮助他,大家都是这样想,结果可能就是没有一个人站出来。

  只要有一个人愿意站出来,其他人才可能站出来,因为勇敢者多了,才会给其他人勇气。

  

  自保的同时,多一点智慧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这个世界,不是全凭一腔热血就可以阻止所有的恶行。

  遇到霸凌事件,如果力量悬殊,寡不敌众,不一定非要当面硬碰硬,行动之前首先考虑自己的安全和能力范围。

  这个时候需要一些智慧,无论如何先保证自己的安全,然后找机会寻求他人帮助。

  校园霸凌,

  爸妈要陪孩子一起生过

  很多遭受校园霸凌的孩子,父母通常是最后的知情人。

  网上有人问:

  “为什么孩子被欺负都不告诉爸爸妈妈?”

  这句疑问,就像一根绣花针,来来回回扎在父母心上。

  明明是孩子关系最亲近的人,却在孩子最无助的时候,一无所知。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宁愿藏着掖着,也不求助父母?

  有可能,他们觉得,即便告诉了家长,换来的不是安慰和鼓励,而是漠视或者责备。

  也有可能,太过懂事的他们,不想让父母担心。

  就像这位已经逝去的15岁少年,妈妈痛不欲生地回忆称:

  “他从没跟我说过惹怒过哪位同学,他和我们谈的最多的,是他的理想。”

  太过懂事的孩子,早已习惯了报喜不报忧,习惯了什么事都自己扛。

  教育学者尹建莉曾谈过这个话题,她说当孩子出现了这类行为或心理时,说明父母与孩子的相处出现了太大的问题。

  而出现的这个问题就在于,父母们和孩子之间没有沟通,甚至是做了无效的沟通。

  所以,孩子就会选择关闭心门,再也不会对父母坦诚,宁愿自己消化痛苦也不愿意向父母倾诉或者求助。

  想要让孩子对自己敞开心扉,家长们不妨试试多和孩子说这几句话:

  (1)孩子,你不必时时完美,犯错并不可耻

  每个孩子都会犯错,当孩子犯错时,父母的反应影响孩子一生。

  如果父母随意责骂,口不择言:

  “这么笨,不如死了算了。”“我怎么生出你这样一个孩子!丢脸!”

  孩子会感受到自己的错误是不容原谅的,甚至认为“犯错可耻”,那么孩子会害怕犯错,更不敢和父母倾诉。

  但是如果父母学会接纳孩子的错误,引导孩子思考:

  “下次遇到这样的问题,我该怎么办?”

  这样,孩子更乐于分享自己的失败经历,为下一次的解决问题积累经验。

  (2)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问题,爸爸妈妈都一定会站在你身边

  黄磊曾说:“最可怕的不是孩子在外面做了什么,而是你不知道他在外面做了什么。他做什么不重要,他会不会告诉你,最重要。”

  父母无条件的信任和支持是孩子的动力和源泉,这也将决定了孩子在遇到事情时的心态和处理方法。

  获得父母支持的孩子,更愿意敞开心扉,有什么好的、不好的事情,都会分享给大人知道。

  相反,如果孩子没有得到父母的无条件信任,很可能选择自己一个人孤独地解决和处理。

  毕竟还只是一个孩子,这样所造成的结局就是,后果难料。

  (3)帮助孩子勇敢地说“不”

  有调查显示,90%的校园霸凌的受害者,都是在生活中特别内向,以及顺从性很强的孩子。

  在这个时候,父母最要紧的是先鼓励孩子大声说“不”。

  我不喜欢这样!不要这样对待我。如果再欺负我,我会让老师和你们的父母都知道!......

  宣告“我不喜欢”是非常重要的,这会让施暴方有一个最起码的认定——你不可能任意对待另一个人,以及——欺负他人需要付出成本。

  爱尔兰作家奥斯卡•王尔德剧作里有这样一句话:

  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有人依然仰望星空。

  父母和子女,从来都是生死之交。

  真的不希望再发生类似的事情了!让我们一起陪着孩子,向校园霸凌说不!

  ▍来源:本文为满分家长指南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智读大叔(ID:ak201504)

  ▍编辑:田田


教父奢侈品品鉴 http://www.xiaosumao.com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站酷网版权所有